紫砂学院

  •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
紫砂之家 >> 紫砂学院 >> 初识紫砂 >> 学院详情

历代紫砂名家简录(上)

时间:2015-12-22 来源:紫砂之家

   现在有不少人爱壶、购壶、藏壶,但又缺少可供查对的工具书,此文是历代制壶名家和有关的名人雅士的事迹简录。

  历代陶艺家名录

  金沙寺僧(约1506——1566),江苏宜兴东南金沙寺之僧人,名逸。他喜欢和陶工们交朋友,并开始用细陶泥制茶具出售。

  供春(约1506——1566),是吴颐山的家童。吴颐山在金沙寺内读书时,供春学到该寺和尚制壶艺技。他所制树瘿壶朴实无华,从而使他名声大振,成为制壶鼻祖。

  董翰(约活动于1567——1619),字后溪。始制菱花式壶。

  赵梁(约活动于1567——1619),所制多提梁式壶。梁亦作良。

  无畅(约活动于1567——1619),又作无锡、袁锡。

  李茂林(约活动于1567——1619),字养心。善制小圆式壶,上有铢书记号。

  时朋(约活动于1567——1620),朋一作鹏,大彬之父。朋与赵梁、董翰、元畅同为四名家。

  时大彬(约活动于1580——1650),时朋之子,号少山。其作品技艺水平超过其父。其作品有的在陶土内掺钢砂;有的把旧壶捣碎为土,重制;遇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,立即击毁。因为他认真继承前辈技艺又能不断创新,因而名噪海内,甚至在词曲中都提到他的绝技。一般文士以书斋内陈置大彬壶为荣。

  李仲芳(约1580——1650),李茂林子,为时大彬门下第一高足。今所传大彬壶中,有仲芳代作、大彬署款的。

  徐友泉(约1578——1644),名士蘅,原非陶人。吴梅鼎《茗壶赋》说他:“综古今,极变化,技近乎道,集斯艺之大成。”

  殴正春(约1578——1644),大彬弟子。多制花卉果物,样式精研。

  邵文金(约1580——1646),又名亨祥,大彬弟子。仿汉方式方壶独绝。

  邵文银(约1590——1648),又名亨裕,大彬弟子。制作文雅精巧,具有大彬的风格。

吴介春作品:树蛙供春

 

  蒋伯(约1600——1644),名时英,大彬弟子,初名伯敷,后被陈继儒请去制壶,改字为伯。他喜欢附攀上层人物,不愿承认自己是制陶的人。但他技艺很好,相传他制的壶是嘉兴收藏家项墨林定的,称为“天籁阁壶”。

  陈信卿(约1600——1644),善仿时大彬、李仲芳的作品,壶艺很好。惟喜欢和上流社会接近,不专心制壶。等他的弟子做好,他改动一下署上自己的款。

  陈光甫(约1619——1654),仿供春、大彬壶,人称他是入了门的传人。

  陈俊卿(约1621——1661),大彬弟子。

  沈君盛(约1620——1654),善仿徐友泉壶,为大彬再传弟子。制壶参酌沈君用的技法。

  陈子畦(约1625——1690),善制徐友泉壶式,为时人所珍爱。有人说他是陈鸣远的父亲。

  邵盖(约1580——1638),制壶工巧,与大彬同时而自树规模。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、亨祥风格相同,当时有“邵家壶”之称。

  周后溪(约1581——1639)。

  邵二荪(约1580——1639)。

  陈用卿(约1620——1661),俗名陈三呆子。制作工细,题款字体仿仲鼷笔意。

  陈正明(约1596——1661),制器极精雅。署款有“壬戌秋日陈正明制”。

  闵鲁生(约1620——1654),仿制名家作品,都极认真,神形酷似。

  陈仲美(约1621——1655),嫠源人,初于景德镇做瓷,他觉得做瓷器的人太多,很难出名,后来到宜兴制陶。他善于配土,又擅长雕刻各种镇纸、香盒等文房摆件。惜早卒。

  沈君用(约1610——1666),名士良,又名多梳。以自然界物器造型,配泥上有“色相天错,金石同坚“的赞语。以离奇著称。人称“沈多梳”。后因壶得罪官府而陷于冤狱。

  徐令音(约1621——1667),相传为徐友泉之子,也称小徐。

  陈辰(约1620——1660),字共之。壶款雕刻得非常好,许多陶工都请他帮忙,是制壶人中得书法家。

  陈和之(约1621——1654)。

  陈挺生(约1620——1661)。

  周季山(约1615——1662)。

  沈子澈(约1610——1666),桐乡县人。与时大彬齐名。所制壶式与徐友泉相仿。

 

  惠孟臣(约1598——1684),宜兴人。书法很似褚遂良。作品朱紫者多,白泥者少;小壶多,中壶少,大壶罕见。所制壶大者浑朴,小者精妙,是时大彬之后得一位名手。

  徐次京(约1620——1671)。

  陈远(约1651——1722),字鸣远,好鹤峰,一号石霞山人,又号壶隐。善于制壶、杯、瓶、盒,手法在徐友泉、沈子澈之间。作品传下来的甚少,有“宫中艳说大彬壶,海外竞求鸣远碟”之誉。款式书法比徐友泉、沈子澈还好,有晋唐风格。

  王友兰,康熙四年(1665),曾制苏州拙政园茗壶。

  金世衡(约1683——1783),“世衡”一作“士衡”,荆溪人。注重于仿古器及名家作品,造工精巧,以橄榄形为主。

  邵基祖。

  邵元祥。

  方曾三。

  邵玉来。

  邵玉延。

  邵旭茂。

  郑宁侯(约1698——1766),善摹古器,书法亦工,制壶胎薄而坚致、规矩。

  惠逸公(约1766——1831),逸公制壶,大小均有诸色泥质俱备,他的工巧,可与惠孟臣相提并论,故世称“二惠”。只是孟臣制品浑朴兼具精巧,逸公则工巧有余,浑朴不足。惠逸公书法楷行草书俱长,而楷书尤有唐人遗意。刻字用竹刀或钢刀,或飞舞或沉着。壶的泥色最奇。小壶制得很好,但比不过手制大壶古朴可爱。

TAG关键词:
编辑:

精品推荐 更多>>

合作伙伴: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
法律支持: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

官方手机站
小程序